這家企業又建體育館又造員工“夫妻房”老總說了,要讓每個員工覺得企業就是家 歷時十二天,驅車八千多公里,這是周春龍在去年農歷年底的一個“壯舉”——他帶領著公司12名管理人員,特意趕到分布在江西、湖北、河南等5省的130多名員工家中拜年。 這個企業負責人的身上似乎并沒有那種“老板”的氣勢;相反的,他在同別人聊天到興奮時,會開心得手舞足蹈。 “千里拜年”不過是周春龍眾多被員工稱道的事之一。在紅旗儀表,由于他自己的“另類”想法,使得這家公司有了其*的企業文化內涵。 生活園區成小型“社會生態圈” 在紅旗儀表(長興)有限公司辦公樓二層,我見到了周春龍。這是一個中等身高、體型微胖的男子,他的普通話里夾雜著些溫州口音。 周是這家公司的總,企業位于*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,主要從事生產銷售壓力儀表、溫度儀表、變送器、流量儀表產品。 如同很多溫州商人艱難創業的故事一樣,二十一年前,紅旗儀表還只不過是個有百來平米、十多位工人的家庭作坊——彼時,是周春龍的哥哥周方龍憑著一股子闖勁建立了公司前身,后者如今已是公司董事長。 站在周春龍的辦公室向窗外望去,南邊數幢生產車間外墻上,張貼的紅色橫幅頗吸引人眼球。橫幅的內容都是關于企業文化建設,其中有一條寫著:“打造花園式工廠,實現可持續發展”。 這并不只是單純的口號,因為橫幅前就是公司修建的廠區公園,雖然水沒有清澈見底,但卻也給整個工作區域增添了不少景致。 而周春龍的簽名也很簡單,是“責任、使命”,這正是他所信奉的企業文化的精髓。他告訴我,甚至連長興縣委書記章根明來調研時都表示“想來看看紅旗的企業文化”——這時的他略微表現出了一絲自豪。 總周春龍一手打造的企業園區里,其實類似于一個小小的“社會生態圈”。這里不僅有宿舍、小超市,連公園都有,還配備了KTV、網吧、棋室、舞蹈房,周甚至在2010年還為員工造了一個體育館。 這個今年已經四十二歲的“七零后”帶有一些理想主義色彩:他會不定期組織活動,帶員工出去旅游;他會為員工子女在企業里辦“暑期班”,一切費用自己承擔;他會在看到兒童野外游泳溺水死亡的新聞后,連夜和公司管理人員商量,第二天緊急從上海定制一個充氣游泳池供員工使用。 所有的這些,都源自于他的一個希望:員工能把企業當作一個家。 他說,這個社會現在越來越浮躁,越來越沒有人情味。“我不能改變別人,但至少我要從自己做起,盡可能用我的言行去讓周圍的人覺得,這個世界還是有這樣一種力量。” 幫助員工的“小細節”數不清 也許是因為周春龍的這種“執著”,所以在紅旗儀表,很容易就能聽到員工們受到“老總”幫助的故事,周自己也已經快記不清這些事,“在我們公司,像這樣的細節有很多。” 在我所了解到的諸多“細節”中,有兩件挺特別。其中一件事發生在此前提到的“*拜年”途中。 其實早在2009年時,周春龍和哥哥就曾進行過這樣的“長征”,而今年年初的“拜年行”已是第二次。“我們當時從浙江一路西行,到達了湖北宣恩縣員工吳澤佑的家里。”周春龍說。 吳澤佑當天為了迎接公司“拜年團”的到來,殺了兩頭豬款待客人。在吃飯時,周春龍注意到了老吳的侄女有殘疾。 “我侄女二十一歲,手不能彎、腳不能走,生活上沒法自理。周總就問我怎么不帶孩子去看病,我只好把家里經濟條件不允許的情況和他說了。”吳澤佑告訴我。 周春龍當場決定,要把吳的侄女接到上海去治療。吳澤佑每每和人提及這事,總是連連稱謝。他的妻子龍秀華在向我講述時,甚至一度哽咽:“老總對我們真的很好,公司就是我們第二個家。” 如果說,老吳的侄女還可以算是紅旗職員的親屬,那么,接下來要談到的另一樁事和周春龍實在沒什么關系。 員工如果在非工作時間遭遇車禍,企業主能趕去探望,應該說這在道義上已經做得很好。但從周春龍的行為看來,那似乎還遠遠不夠。 曠強是紅旗儀表技術部的一名普通員工,他今年二十四歲,來自湖南,在公司已經待了四年時間。他告訴我,去年自己的女朋友出了車禍,全虧了周春龍給予幫助才渡過難關。 原來,小曠的女朋友并不是紅旗的員工,她在附近的另一家企業上班。當曠強得知女友出了車禍的消息后,他有些不知所措。“剛開始到醫院的時候,我真的頭腦一片空白,因為沒遇到過這種事。”小曠說。 而周春龍則是通過單位的同事了解到這件事,當時他正在江蘇出差。“周總知道這件事以后馬上給我打了,我也很意外,因為沒想到他會這么關心一個員工的私事。更讓我驚訝的是,之后他很快趕來了醫院。” 趕到醫院時,已是事發當天晚上六點多。“我先給他打了五萬元醫藥費,因為小姑娘那時已經進重癥監護室了,zui要緊的是救治。”周春龍回憶說。 現在,小曠的女友已經差不多康復,曠強也很感念這位老總的行為。當我問起他“紅旗儀表和其他公司的區別在哪兒”時,這個年輕人給出了這樣的答案:“別的公司和員工是一種雇傭關系,你給我錢我幫你做事;而在紅旗,我們更多的是用感情在維系。” 不怕“用工荒”紅旗員工流動率僅4% 辦企業是為了要贏利,關心員工固然是應該。可像周春龍這樣,員工有急事一個就趕到醫院的,會讓一些人覺得“另類”。 有人覺得他大方,比如在公司生活園區造了眾多配套設施,他們的籃球場如今每到對外開放時,還會吸引不少長興的籃球愛好者過來借用。 但實際上,這只是周春龍對待員工的態度,對自己,他顯得有些“摳”。此前有報道稱,他腳上的皮鞋是打折買的,168元錢穿了兩年。在公司內部的企業報的一些圖片中也可以看到,他確實不講究這些,經常和員工們同吃同住。 周的這些想法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成長的經歷。“我十八歲的時候就出門去南昌打工了,那時候很辛苦,也受到了當地朋友的不少幫助。所以我現在特別明白一個人出門在外的艱難,所以也就特別愿意給我們的員工一些幫助。” 這家公司目前在長興有近三百位員工,其中85%以上都是“新長興人”。為了解決員工的住宿,周春龍建起了一棟員工宿舍。“一間房可以住八個人,但我們一般會安排四個人,比較寬裕。”企業員工李冬冬告訴我。 造了公寓以后,周春龍又面臨了一個問題:企業里雙職工日益增多,夫妻倆如果分開住宿舍,顯然不大合適。“所以我們開始打造‘幸福公寓’,*幢是2009年造的,到了2010年,我們又建了一幢更大的。”這樣的“夫妻房”也吸引了不少媒體進行報道,成為了企業的宣傳亮點。 如今,紅旗儀表已有“夫妻房”114間,實際入住率在70%以上。“現在完滿足我們職工的需求,除了水電是他們自己繳納,其他的空調電器、電視寬帶我都幫他們裝好了,每個月只收取60元房租。”周春龍說。 周春龍是為了踐行自己“幫助員工”的理念做了這些事,而員工也給予了他同樣豐厚的回饋:在眼下各個企業都喊“招工難”的年代,紅旗儀表每年的員工流動率僅為4%左右。 “我們不是為了留住員工才做這些,早在很多年以前招工形勢還樂觀時,紅旗儀表就有這些舉措。我總覺得,不能為了回報才去做這件事,當你真的想做好某件事時,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的。”周春龍如是說。 |